“微信党”爸妈来袭 专家教你如何“顺”袭
微信已成为时下年轻人颇为喜欢的沟通工具。但当他们的父母也加入微信大军后,微信朋友圈就成了“重灾区”。“大量成长、励志的长文章会由爸妈源源不断地发来,且随便发一条信息,总有爸妈第一时间询问。”
微信已成为时下年轻人颇为喜欢的沟通工具。但当他们的父母也加入微信大军后,微信朋友圈就成了“重灾区”。“大量成长、励志的长文章会由爸妈源源不断地发来,且随便发一条信息,总有爸妈第一时间询问。”
“微信党”爸妈来袭 中国青年网孟畅制图
子女们对老爸老妈们的“无处不在”如何看待?又如何和爸妈们相处?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做了一次街头随机访问。
微信露行踪 孩子被“监控”
微博截图
在银行工作的李阳是个开朗的大男孩,平时朋友挺多,每天大家都在微信、微博各种社交平台上热烈互动。突然有一天,一个陌生号码寻求加入,李阳通过验证后发现竟然是自己的妈妈。这不禁让李阳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加吧,以后自己发的状态随时都会被妈妈看到;不加吧,又不知道怎么跟老妈解释。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加了进来。
“自从加了我妈好友,我都不敢随便发状态了。有一回我跟朋友出去聚会,玩到了凌晨一点多,大家玩得开心就发了一张照片,谁知道我妈还没睡,马上留言问我怎么还不睡觉。”李阳对记者说。
更夸张的是,不仅李阳的父母加了他的微信,连女朋友的父母都加了他微信,每次发朋友圈状态时,李阳都谨言慎行,不敢随便和女性朋友互动。因为若和哪个女生多说两句,女朋友的父母就会问她“这个女的是谁”,“李阳和她关系好吗”之类的问题,这种不必要的解释让李阳觉得不胜其烦。
微信“泄露”行踪 父母督促尾随而至
白领林青也同样遭遇了微信“监控”的尴尬。林青今年已经27岁了,但仍是单身未婚,这事也成了父母的一块心头大石。自从加了林青的微信和微博,“林氏”夫妇便成了“侦探”,对林青的朋友圈进行筛选和排查,期待着发现林青的“真命天子”。这使本来就压力山大的林青仿佛又多了一道魔咒。无奈之下,林青只有另外申请了一个账号,旧账号就每隔一段时间登陆一次,来应付父母的检查了。
“微信党”爸妈,挺你
大学三年级的小蕾,生性活泼开朗,喜欢用各种社交平台发表自己的动态与朋友们互动。小蕾的妈妈也是她的QQ和微博好友,妈妈经常会评论转发女儿的日志或说说,对此小蕾并不介意。“妈妈经常推荐她的日志让我看,一般都是励志的,正能量的东西。有的时候自己心情不好,考试不理想的时候,看看这个挺好,会让我正视自己的人生。不过刚开始也不能理解和接受。”小蕾对记者说。“那天是女生节,我在凌晨十二点的时候发表了一条祝女同胞们节日快乐的‘说说’,结果妈妈立刻在下面评论,‘这么晚了还不睡觉’,当时挺生气的,觉得她在‘监视’我,后来想想其实她是关心我。”
在北京上大学的琼琼与在内蒙古的父母一直保持着每天一个短信,三天一个电话,一星期一次视频的习惯。琼琼说:“我爸每天都会看我的动态,不过他也不多说什么。有一次我发现我写的‘说说’下面显示着‘老爹觉得很赞’,当时觉得很好笑,感觉老爸好可爱,不过后来再跟他谈起这个的时候,鼻子有点酸酸的。”原来琼琼是爸爸好友列表里唯一的一个人,“我爸的赞也是只给予我的唯一的赞。”琼琼建议和她一样离家在外的年轻人,应该经常和父母沟通,理解和尊重他们,“爸妈其实比我们还孤独。”
父母:“我这也是关心”
对于孩子们的吐槽,家长们也有话要说。微博账号“江南小豆包儿”的网友说:“作为一个女生家长,我肯定而且必须要检查女儿的微信,主要是担心她对危险的网友意识不到。但也要确保不让她发现,以免伤了她的自尊心。”
“如果他能经常打电话回家,向我们说说他工作和生活的情况,我才懒得天天关注他呢。”说这话的杨女士,孩子今年上大二。“我儿子在外地上学,我们做父母的也是担心他一个人在外地上学不太适应,怕他太放松对自己的管理,染上什么不好的习惯。你看现在这网络游戏多风靡,要是没人管,沉迷于网游而耽误了学业,那一生就毁了。”杨女士认真地说道。
“每次给他打电话,都说学习忙,说不上两句就挂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学习。我们上QQ,用微信,跟上他的脚步也是想多了解他的状况,是关心他。”杨女士对记者说。
专家:解决“沟通不畅”化解“过度关心”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躲猫猫’,反映了在信息科技化时代不同年龄阶段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年轻人更喜欢和自己的同龄人沟通,因为价值观比较接近,而父辈就会和我们差别比较大,可在我们利用微信,微博等交流时,由于这些程序自身设定的原因,所以就会使不同群体的人在交流上产生共融,但是由于父辈群体与同龄群体的交流方式并不一样,所以在这个融及个人信息的空间里就会混合在一起,会给我们的沟通造成一些障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咨询师周老师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
孩子如何面对家长的“过度关心”,周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理解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家长之所以会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查看孩子的动态,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生活状况的好奇和关心,但这些事情孩子却不肯和自己说,就导致了微信上的“过度关心”,因此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来满足父母的一份牵挂。
其次是告诉父母你的界限在哪里,可能父母对于闯入你的圈子影响到你并不知情,你需要明确的告诉他们,你喜欢和期待他们做的是什么,他们怎么做才不会妨碍到你,这些需要清楚的告诉父母,来取得他们理解。
最后是在心态上的接受,因为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但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暗示自己父母做这些也没有什么,这样我们受到的影响就会变小。
专家还建议,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换位思考,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不应过度干涉。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