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频频上头条,马云会焦虑吗?
京东盈利了。上周,京东发布了2016年财报,历经多年的“净亏损”,这次终于看到了“净利润”。
京东盈利了。上周,京东发布了2016年财报,历经多年的“净亏损”,这次终于看到了“净利润”。
自跨入2017年以来,刘强东及京东便显得异常高调,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以至于有多位网友给我们留言时调侃说,“京东最近的宣传开销很大。”
开销的情况外界难以知晓,但这波宣传的效果很好。对员工的关怀,对家乡的贡献,让刘强东迅速树立起良心企业家的形象。
财报的发布,给前期这些内容进行了一个完美收尾。它告诉大家,刘强东做了这么多事,并不是为了夺眼球博好感,京东集团的发展也是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实现扭亏为盈后,京东要开始做出改变。
在年后召开的公司年会上,刘强东称京东要变成一家科技公司,并多次强调技术因素将对京东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刘强东还声称在2021年前,京东会成为中国第一大B2C平台。
看到这,似乎已经能看到京东集团整装待发,朝着“小目标“前进的景象。身边有人问我,京东如此这般,阿里会焦虑吗?
答案应该是:不会。
从刘强东喊出京东要成为第一大B2C平台时,就有人说这是在向阿里下战书,但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在B2C业务里,京东和天猫扮演的角色不同,但笼统来说,他们的确互为竞争对手。不过京东的B2C业务对整个京东集团的影响,远远大于天猫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影响。所以,即便天猫一直面临京东的威胁,马云也无需过于担心。
阿里还未发布去年的完整财报,但根据前三季度来看,阿里2017财年的GMV比起去年的3万亿,只会有增无减。而京东去年的GMV为6582亿。京东要赶上阿里的淘宝+天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阿里就没有可焦虑的了吗?答案肯定是有。
马化腾在前几天的两会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腾讯最大的焦虑来自于技术的发展,他认为只有掌握技术才能保证战略的制高点。
这个焦虑同样适用于阿里,马云曾在多个场合也提出,未来是属于能够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人。
所以,来自于技术层面的竞争,阿里会焦虑。
在人工智能这个当下最火热的科技领域,阿里巴巴几乎失声。虽然他们并不是没有投入,并且也有预测《我是歌手》冠军的成绩,但相比其他巨头,这似乎只是小儿科。
国内大公司里,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最明显,招来陆奇担任总裁就是最明显的一例。另外,百度和搜狗都让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参加了问答类综艺节目,赚了不少眼球。腾讯则跟着Google在“下围棋”,他们的人工智能围棋选手“绝艺”(腾讯官方没有承认,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腾讯的人工智能选手)近期成为了狐野围棋平台上系统判定的十段高手。
更不要说全球层面了。Google 和Facebook 都在人工智能有极大的投入,也有外界可以感知的成绩。阿里巴巴最直接的对标亚马逊,去年就推出了家庭助手类的硬件产品Echo,随后推出了多个版本,都颇受好评。Echo背后是亚马逊的人工智能助手Alexa。
在人工智能方面,阿里已经慢了。这是会让马云焦虑的技术之一。
马云的另一技术焦虑,可能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不同,阿里的云计算已经走在国内公司前列,并跻身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公司之一。但如何更快的发展云计算业务,保持国内领先并参与全球竞争,是马云不能放松的。
根据阿里2017财年Q3财报,云计算业务当季收入已达17.64亿元(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从财报数据上看,阿里的云计算业务近两年已经取得了高速的增长。但是,站在国际舞台上,阿里的云计算业务仍然是路漫漫。
目前,在云计算领域,亚马逊是当之无愧的巨头。去年,亚马逊的云服务AWS全年营收达到122亿美元。
与亚马逊相比,阿里在技术层面需要补足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基础的软件层、技术的稳定性等等。
但是,阿里巴巴所处的中国市场又非常特殊。现在正值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期,各类新技术同时也在快速发展,而这些都离不开云计算作为底层技术的支撑,所以,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可以说刚刚拉开帷幕。
面对中国市场,本土化的阿里更具优势。因为中国的企业用户环境可以说是全球最复杂的,亚马逊AWS也是刚刚进入中国,在结合中国用户需求的研发方面,这个行业巨头并不占优势。
可对放眼于全球的阿里来说,亚马逊带来的竞争实在不容小觑。另外,同样对技术感到焦虑的腾讯,也是阿里所焦虑的对象之一。
起步较晚的腾讯也已经认识到云计算的重要性。腾讯云与甲骨文的合作,就是希望通过外部合作来快速缩小时间带来的技术差距。
除了云计算和大数据,过去几年,阿里的支付宝也已经感受到了来自腾讯微信支付的压力。
在国际化、线下支付等领域,双方已经进行了多番较量,而这些都只是消费者所能触及移动支付方面。其背后,腾讯基于社交关系的金融生态,也正向支付宝发起全面的挑战。
再回到京东,刘强东也强调了技术和金融,但是京东的技术更多是基于自身业务链条,而金融业务,京东距离强大似乎还有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