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信被曝180万车源仅8万真实 二手车电商巨头频陷造假门

日前,有媒体爆出优信二手车造假一事。该报道称,优信将已售车辆信息包装成车源信息,制造出海量车源的假象,存在瞒报真实数据、虚假造数等情况,从而营造出“海量车源”及规模化平台的假象,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资本投资方被这些体现自身优势的关键指标吸引。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二手车电商平台频频爆出数据水分较大,背后隐含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

数据频频被爆造假 二手车电商平台陷入虚假繁荣?

日前,有媒体爆出优信二手车造假一事。该报道称,优信将已售车辆信息包装成车源信息,制造出海量车源的假象,存在瞒报真实数据、虚假造数等情况,从而营造出“海量车源”及规模化平台的假象,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资本投资方被这些体现自身优势的关键指标吸引。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二手车电商平台频频爆出数据水分较大,背后隐含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

180万VS8万,都不真实?

日前,有媒体称,在优信二手车车源数量的消息中,该公司180万车源中,真实车源量仅有8万多台,其余的170多万车源数据皆为重复车源、已售车源。而且在该消息中,还表示优信二手车的车源数量直接被写进了融资条款和标准中,所以涉嫌以数据刷量获得进一步融资。

对此,南都记者联系到优信集团华南区一名内部人士,该人士表示消息并不属实,且缺乏核心判断方法及论据支撑。一名去年还在优信二手车任职的业内人士私下向南都记者透露,多刷一辆车辆的信息,理论上提成会多几千元,他在职时,并没有这样做,但不能保证其他员工会不会通过这样重复刷新车源,以增加自己的收入。对于优信此次被爆刷数据造假一事,他提出了质疑。这名人士介绍,以广州市为例,限购前每个月可供交易的车辆数量都在1.5万辆以上,限购之后只有约7000台,现在广东省各区域中,深圳、东莞等地基本上车源都有1万辆以上,车源最少的地级城市也在2000-3000台之间。前几年,优信还处于到处派人手到各个地方拍照采集车源信息,再放到平台上。由于这几年通过流量直接推动了车商的交易,因此,基本上都是各地车商直接将车源信息发布到平台上。但与此同时,确实存在部分车源信息不实的现象。这名人士指出,主要是有些经销商为了体现自己的成交规模,没有将已售车辆下架,从而导致车源信息出现重复的情况。

南都记者通过优信APP打开广东省各个区域的实时二手车车源信息,看到广州市在该平台显示的实时车源数量为21985辆,广东全省则为174929辆,而且处于实时更新中。该人士表示,优信180万车源信息会有一定的水分,但是按照该平台这几年累积的基数,即使以该平台覆盖到的二线城市最少2000台这样的实际车源计算,保守估计车源在50万-60万台以上很正常。

就在今年1月,优信二手车刚刚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这是创建于2011年的优信二手车获得的第4轮融资,融资金额也创下了国内二手车融资金额新纪录,目前业务包括二手车在线批发平台优信拍、二手车在线零售平台优信二手车、优信金融、优信数据。在公布其新一轮融资时,优信集团董事长兼CEO戴琨就曾表示,2016年公司业务规模较2015年成长了3倍,12月单月交易突破5万台,交易规模37亿,单月收入超过1.5亿。优信拍业务已于去年7月实现盈利,优信二手车也在去年11月单月突破2万台,并实现盈利。

一名正准备融资的汽车界人士告诉记者,比起前几年靠刷数据打动投资方,现在门槛明显要高得多。除了数据之外,团队及持续赢利能力,更能够成功吸引对方。

二手车电商巨头

频陷“造假”风波

不管怎样,此次优信被爆数据造假,也折射出二手车电商平台存在的种种问题。近年来,多家二手车电商平台纷纷崛起,同时,都不乏数据造假丑闻。此前瓜子二手车A轮融资造假,称光信资本对瓜子二手车的投资始终未到账,瓜子实际获得的融资金额也并非2.045亿美元。但瓜子二手车方面随即否认了该消息真实性,并表示由于投资方中包含上市公司58集团,瓜子融资均有SEC方面文件和公告,受法律严格监管,不可能造假。

人人车同样受到知情人士爆料,某知名国际风投基金曾将人人车列为投资候选目标之一,并委托全球顶级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对其做过一轮尽职调查,但最终却选择了放弃。这家基金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人车数据注水过多,其2015年10月的交易量仅为1700多辆,不到宣称数量的一半。根据人人车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其业务覆盖近30个城市,超过2万个车源同时在线出售。

华南地区一名第三方车况质量检测机构的负责人指出,二手车电商目前面临的难题显而易见。除了盈利难,成交不活跃也制约了它们良性发展。目前二手车电商平台采取的是个人车主卖给个人买家的C2C模式,买家与卖家在电商平台上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买家对车况不了解。同时,相比4S店的品牌效应,二手车电商平台上,卖家也无法与买家快速建立信任感,最后的成交数量则大大低于此前预期。同时,缺乏权威评估体系,导致售前售后均问题多多,难以建立起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