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微信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1月24日,由腾讯公司、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互联网安全责任论坛——微信安全生态分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微信“平台治理”展开,来自互联网企业、行业研究机构、高校专家学者以及互联网安全从业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移动互联网新生态下的微信生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月24日,由腾讯公司、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互联网安全责任论坛——微信安全生态分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微信“平台治理”展开,来自互联网企业、行业研究机构、高校专家学者以及互联网安全从业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移动互联网新生态下的微信生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分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徐和建,果壳网、分答创始人兼CEO姬十三,人民日报海外版融合协调处处长、侠客岛公众号负责人张远晴,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朱巍,以及腾讯信息安全执行委员会主任杨鹏围绕微信生态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话题,从各自的行业角度出发,为微信的安全生态建言献策,分享了一系列有价值有思想的观点。

以下是圆桌论坛观点摘录:

如何看待微信的安全生态?

朱巍:互联网环境中缺乏信任,而微信是一面镜子,把线上线下的社会情况直射出来。这其中,微信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替用户挡住子弹,处理了几千万条虚假信息,包括谣言、欺诈等。

徐和建:微信有8亿多用户,微信生态安全,不仅包括微信平台的安全,还涉及用户的人身与财务安全,以及舆论安全、社会安全甚至是文化安全和执政安全,微信生态安全研究,讨论正当时。

姬十三:微信生态变得越来越丰富时,安全和信任变成了其中最基础的建设部分,因此,对于安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些方面,比如内版权保护的用户体验等,还需要优化。

如何更好地打击网络谣言?

姬十三:一些具体细节,我们很难判断和分辨,包括面对公众的时候,有时候需不需要把这些科普的细节讲得那么清楚,比如大家关心的雾霾问题,我们发现有些雾霾的成因的确部分是跟汽车尾气相关,这个问题如何表达,车主和公众的感受如何,在表达方式上是需要考量的。

朱巍:微信能否将原创计划于辟谣进行结合?例如老旧的谣言,很多是复制粘贴的,可以用微信原创技术识别出来。此外,对于发布谣言的处罚,可以结合信用体系来管理,信用高可以多发内容,信用低只能少发或不能发内容。生态不是让所有人都活,而是让死掉的那些知道他们为什么死,让大家觉得怎么样做才能走的更远,怎么样做就会倒掉,这才是一个好的生态。

徐和建:我建议,微信应该让更多政务类媒体的信息优先发送,优先权威的信息和解读。北京的政务新媒体有一个矩阵,70多家单位在其中,对一些信息可以同时转发、互联互动。在微信辟谣方面,也应该互联互动,动员更多人转发政务新媒体发出的辟谣的微信。

网络黑产中如何界定平台责任?

徐和建:平台应该与国家公安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紧密配合,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于传销、欺诈、谣言等进行判断。对于网络黑产,平台的责任在于及时阻止,一经发现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如何利用微信平台做好新媒体?

张远晴:通过“侠客岛”近三年的运营,我总结了三个“真”:第一,内容一定要真实,这是做新闻的基本原则,尤其是时政类的内容,可以让子弹先飞一会儿,过一段时间再作解读。第二,态度一定要认真,受众的情感和态度可以直接通过后台留言表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篇文章。第三,表达一定要真诚,用大白话讲大道理,用小切口讲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