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新年伊始的2月15日(正月初八)宣布,3月1日起,个人用户的微信零钱提现功能开始对超额(累计1000元)部分收取手续费,转账恢复免费。
对于突然实施提现手续费,对于喜欢吃免费午餐的普通用户,往往很难接受,刚刚享受了春节微信群的红包雨,现在提现也要收费,难免有几分不爽;微信官方的解释是,收费仅为弥补银行收取的手续费成本,财大气粗的腾讯竟然也开始哭穷“手续费成了腾讯承担不起的账”;
腾讯向来不差钱,但关于微信收费的事儿,这并不是第一次。之前微信要收通信费的传言,传了很久却一直没有实施,让运营商们有点失望。倒是这次微信支付收费,来得有点淬不及防。那个当年敢跟阿里拼财力,在滴滴打车上大手笔补贴的腾讯,现在为什么还是小气了呢?为什么支付宝提现免费,可腾讯却扛不住开始收费了呢?
笔者认为,微信收费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微信的支付规模已经足够大,腾讯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微信在支付领域与支付宝这三年的战争,可谓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2014年春节红包初现, 马云被惊呆,称之为腾讯的“珍珠港事件”,腾讯偷袭支付宝成功,一炮而红。
2015年,腾讯与央视合作,春晚现场摇红包,大手笔投入收获颇丰,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微信能摇红包,微信的支付领地得到稳固。
2016年,支付宝如法炮制,想借央视推广收集五福的活动,希望借此迅速构建支付宝的社交关系。但活动效果并不明显,2亿红包最终发给79万人,这个数量级与投入完全不成比例。支付宝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的想法有点幼稚,而且显然“步子迈得有点大,扯到蛋了”。支付宝今年反扑,在我看来,有点完败的感觉。人们一边在微信群里抢红包,一边抱怨支付宝的五福难集,这种对比相当鲜明。
运营为王,善于营销,成功策划过光棍节,协助组织国际型互联网大会的阿里系,论运营、市场、组织,甚至综合能力,难有人出其右,但在微信红包面前,却如此不堪一击。我总结有四点原因:
一个是微信的用户群基础不断庞大,用户粘性极高,手机可以不能打电话,但绝对不能没有微信。 第二 微信一直坚持用户思维,很多功能的设计,功能点的取舍都是站在用户角度思考,而支付宝在失利情况下,社交化更多是高层的需求,领导的需求,或者是马云的需求,已经偏离了用户需求。第三,微信红包融入了很多游戏的元素,比如在群里抢红包的设计,就是把赌博,博彩的元素设计进去。第四 微信对于支付宝无时无刻的封杀。春节期间,笔者为了集齐五福,把集福口令分享到朋友圈,发现那个口令的写法快赶上诈骗短信,支付宝的产品已经被微信经理虐成翔了
马云和马化腾的支付战争打了三年,现在胜负已分,天下已定,支付宝独霸江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熟人支付、线下支付,O2O支付方面,微信已经超过或者接近支付宝。在商品支付领域,微信内有京东协助协同作战,强强联合,在与其他电商的合作时,也更有话语权。
最近,我老婆频频到京东上购物,我很纳闷,问她为什么不去天猫?她说,春节抢了不少红包,京东又支持微信支付,正好用上,给女儿买了不少书。
腾讯对收费问题,向来谨慎,在免费模式盛行的互联网里,收费弄不好就会带来海量用户的流失,而腾讯敢在此时对提现收费,说明在微支付的领域,微信支付的位置已经难以撼动。
二 腾讯支付与阿里支付的模式不同
阿里巴巴背后是淘宝和天猫,与微信的红包相比有明显不同:阿里系网购偏向商品交易,金额大,暂留时间长,成交金额庞大;而微信支付用户量大,但金额少,资金停留时间短,流动速度快,和网购相比,红包的金额往往在1-10元左右。
据微信披露,猴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总收发次数达321亿次,共有5.16亿人参与,较羊年春节6天收发32.7亿次,增长近10倍。红包的次数虽然增加明显,但微信支付池子里的钱却不多。
打个比方,微信的红包雨形成的资金流动正如“雨点”,小而多,流入地下;支付宝网购,则如同瀑布和河流,最终形成湖泊。微信支付不能放任雨水流失,一定会筑坝储水。而对于提现功能设置的门槛,就像是一个水坝,把水引向腾讯希望的地方:比如京东,腾讯自家产品或者是腾讯金融。
三 腾讯金融的想象空间
互联网金融产品已经成了很多顶级互联网公司的标配,BAT京东小米这些不差钱的公司,没有一个愿意错过好机会,之前,支付宝的余额宝已经火了好久,现在微信有红包的刺激,支付的资金池子也越来越大,腾讯金融是不二的选择。
不断吸纳细小的资金,微信的资金池子容量将会相当客观。微信支付也不会甘心做资本流动的管道,最终将成为巨大的蓄水池,为微信带来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