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将完成4.5亿美金融资,接下来怎么走?

风控不占优势的微众银行将完成A轮4.5亿美金融资,接下来怎么走?

腾讯旗下微众银行即将完成 A 轮融资,融资额超过 4.5 亿美元,估值也超过 50 亿美元,《华尔街日报》报道了这一消息。

腾讯持有微众银行 30%的股份,知情者透露,领投的是华平投资和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微众银行大约一年前开始正式运营,这是上线后的第一轮融资,加上新投入的资金,公司估值约为 55 亿美元,交易预计会在本周敲定。

一方面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迅速膨胀,另一方面政府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到目前为止,微众等网络银行只被允许吸纳存款,提供小规模的理财和借贷服务,因为中国监管机构不允许用户通过远程身份验证技术开户,“刷脸开户” 仍然遥不可及。

微众可能会利用新融资扩张现有业务,包括一些投资产品,如货币基金、微粒贷。信誉度高的用户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就可以贷到最多 20 万元。去年9月,拥有 6.5 亿用户的微信已经开始向少量用户提供了微粒贷功能。

背靠腾讯和阿里的网络银行占据一定优势,因为它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公司收集海量数据,识别用户的信用,进行风控。

一旦此次融资敲定,微众银行也将是继京东金融、陆金所之后,国内又一家互联网金融巨头获得融资。

此前,陆金所刚刚对外宣布近期完成 12.16 亿美元融资,融资完成后,陆金所估值达到 185 亿美元。京东金融近期也宣布融资 66.5 亿人民币,估值为 466.5 亿元人民币。

而估值超过 450 亿美元的蚂蚁金服也在进行 B 轮融资,传闻总融资金额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陆金所、京东金融、蚂蚁金服也同时在筹备上市,巨头之间的 “军备竞赛” 一触即发。

其中,腾讯最大的特点是掌握非常丰富的社交数据,但有业内高管告诉 36 氪,“社交数据和电商数据对风控没有直接帮助。” 这是因为 “社交数据的金融属性很低,一个人的圈子很可能物以类聚,但并不必然代表此人的信用状况。”

微众的第一年并不顺利,在向货车司机发放了一笔 “盆景式” 的贷款后,大动作不多,坐拥数亿社交用户的腾讯,花了一年时间,微众用户仍仅以百万计。之后的重磅级新闻居然是行长曹彤和副行长郑新林离职,足见其高管面对制度障碍的无力与失望。

央行新规虽然于不久前出台,明确了远程开户的银行帐户的权限,但用网络银行高管的话说,远程开户只是开出了一条 “门缝”,不过,离真正的网络银行账户还是相差太远,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定位也终于被明确为直销银行。

不能真正做实线上远程开户,对网络银行来说,会处处受制于人,现实的案例摆在这里:自去年9月6日 起,招商银行关闭对部分机构的 “核身” 接口,包括微众通过深圳人民银行金融结算中心的 “核身” 接口,导致新用户无法使用招行卡在微众开户,对微众影响不小。 

网络银行相比小贷公司的最大优势是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公开吸收存款,但在面签制度没能突破的情况下,就不能做真正意义上的存款类产品。微众也说 “我们不要存款”,不开存款账户,既规避开卡需面签的硬性要求,又能让其它银行放心,加强同业合作。但如果能吸储,想象的空间肯定更大。

金融至关重要的是风险控制,目前的政策是给远程开户设限制,实质上也是监管层在控制风险。目前,就连中国传统银行的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都在恶化,其历史的坏账也一直在通过技术手段拖延,所以监管层对互联网更是充满顾虑。

各个互联网巨头做风控,有优势,也有短板。一位征信业高管对 36 氪表示,“社交类做征信,劣势比较明显,而电商类做征信,有一定优势,是高频发生交易的场所,可以来识别信用能力。不过,像百度,就很难想象该怎么做,因为搜索引擎不识别任何个人的身份信息,只能看到搜索关键词,通过这个来判断个人信用会很难。小米就更难了,做智能设备,采集个人习惯,也不容易判断。”

该高管说,“做风控不仅得有数据源,还得有模型和规则算法,短期内,互联巨头不一定能掌握,但他们可以很快切入自己的场景,有额外精力再去做线下的辅助。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这种基因决定了其涉足金融的优势和劣势,也会影响监管层对他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