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制定微信微博假新闻防治条例
如今,微信、微博的崛起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即时通信的应用、朋友圈里的转发,让沟通变得省时省力又省钱。
如今,微信、微博的崛起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即时通信的应用、朋友圈里的转发,让沟通变得省时省力又省钱。
但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发布信息、人人都有麦克风,很多信息未经权威部门和专业新闻机构核实,真真假假混在一起,一些看似确凿无疑的消息,转天就被证实为假新闻,长此以往,让人面对任何信息都不知道该信还是不信。微信成了“伪”信,微博成了“伪”博。
今年以来,本人就遭遇了几次被恶意者通过微信、微博制造假新闻的经历。
今年春节前,有人利用微信散布“陈光标要发2000万元红包”的假消息,使许多人上当受骗,我本人也收到了几千条微信、短信等各类询问。最近,我赴美国举办慈善活动,路上遇到一个卖五彩泡泡玩具机的小贩,我拿出100美元想跟他买两个,并且不要找零,但是由于现场有很多记者跟拍,那个人被媒体的“长枪短炮”吓跑了。但经过小报记者的“加工”,照片却变成了“陈光标发现金被流浪汉拒绝,”这条消息通过微博、微信四处散播,引来许多非议。
还有一些人,未经向我采访求证,就根据道听途说随意揣测,发布与事实不符甚至截然相反的信息和观点,通过微信、微博疯狂传播,以此提高网站点击量,换取个人知名度。 微信微博网络上关于我的负面消息,98%以上是虚假新闻。标哥在此承诺,如果谁能提供一条证据证明这些新闻是真的,我愿捐出100万元到他(她)指定的地点。
这些微信、微博假新闻,不仅严重干扰了我和家人的正常生活,也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如果说,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单位可以通过严格流程管理来有效杜绝假新闻,那么新媒体时代,单靠新闻单位的证实和澄清已经远远不够。一条随意杜撰的假新闻,扣上吸引眼球的标题,配上伪造的图片,就可以在网上肆意传播,甚至在众多媒体核实辟谣后仍被继续转发。
这种自媒体时代“病毒式”传播,使得假新闻屡禁不绝、屡打不止,许多人甚至以此搞不正当竞争、搞人身攻击,从而谋取私利。有些假新闻虽已澄清,但很多民众并不知情,恶劣影响已无可挽回。
在一定程度上,微信、微博假新闻不仅危害社会公共秩序,也加剧了老百姓之间的互相猜疑,恶化了民风。试想,如果微信、微博假新闻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那么,真新闻还有人信吗?正能量的信息还有人看吗?
如果说假药、假酒、假食品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微信、微博假新闻则损害了人们的心灵,其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已经到了非打不可、不打不行的严重地步。
我认为,打击假新闻,相关部门除了要及时做好澄清以外,还应从制度上入手,结合相关民事、刑事法律等,尽快制定微信、微博虚假新闻防治条例,真正能把假新闻关进法规的“笼子”,才能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
首先,国家应指定专门政府部门负责微信、微博等服务管理业务,严格落实和执行有关法规,强力惩治微信、微博假新闻。
其次,应明确网络发布平台和网络服务的提供者的审查义务,使他们对网站生成内容的安全承担主体责任,对出现和发布假新闻、侵犯公民权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信息平台,要予以重罚。
第三,微信、微博等平台的使用者,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应自觉守法守纪,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 对自己所传播的信息真实性负责,一旦发现大量传播假新闻,应追究民事乃至刑事责任。
此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编发或者传播一条假新闻会受到多么严厉的法律后果。还要鼓励社会监督,广泛动员全社会举报微信、微博假新闻,让不法分子没有任何藏身之地,用“人民战争”战胜假新闻。
我国是个法治国家。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在此大背景下,如果能尽快制定微信、微博假新闻防治条例,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杜绝假新闻,还社会一个晴朗的网络空间,将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利发展、促和谐的大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