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黑洞

通过IM级产品的功能定义和价值定位,微信本身理想、并事实地成为了入口级的产品,只要需要跟别人交流沟通,只要你需要联络别人,你就需要一个免费的、简单的、用户体验还不错的软件。

注意力入口如何形成

通过IM级产品的功能定义和价值定位,微信本身理想、并事实地成为了入口级的产品,只要需要跟别人交流沟通,只要你需要联络别人,你就需要一个免费的、简单的、用户体验还不错的软件。微信,后端强大的技术实力,保障这一简洁、用户体验流程的沟通协作软件能一直为你工作,比如微信从来不提示你加别人、你发信息给别人对方是否收到,实际的潜台词是,我们不会漏掉你的任何操作。

每天占用你的大量消费时长,同时还通过弹出提醒,比如通知栏、锁屏幕、在任何其他界面上都会被弹出来的提示拽回来。“请注意,你的朋友亲人在召唤你哦。”

在微信产品里边更是通过桌面、导航bar的红色数字标签、小红点更新提醒、好友互动送个飞机啥地一系列产品设计,不断提示你赶紧标记“已读吧”。拉回来后靠什么黏住你,可阅读的内容、群组聊天消息、好玩的有趣的应用、游戏、基于帐号授权的工具化应用,比如订阅号等。让用户尽可能地一天到晚地呆在一个聊天工具上,。。。。。。微信太贪心了。2月6日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状态“放纵到最后就是虚脱”,其实就想说这个。

微信正在基于I/O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的,理论上,有人流的地方,自然有人能找到注意力变现的方法,这就是微信上大量营销号、微电商号就是不断通过自有资源和价值定位,通过合理的方法自营销,自建商业。由于平台有足够的基数,用户开始构建自己的用户、客户价值体系。

官方虽然通过一些列的宏观、微观的政策,使得微信在失控与可控状态之间徘徊,成长。但用户开始寻求自建商业、传播、营销体系在微信上的价值变现,谋划如何在现有用户规模基础上精耕细作。而官方规定的、原来规划好的产品使用路径慢慢被打破,比如原来规划的企业、产品、服务、营销这类号码,应该是用公众帐号来实现,由于公共号平台的不思进去、策略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比如留言48小时不回复就不能回复了,这个之前可是只有24小时哦,微信太贪心了),导致用户把这类诉求和行为全部迁移到朋友圈、群聊、点对点消息里去了。

微信官方虽然努力在平台的安全性、用户体验之间寻求着平衡,用户则在开放秩序和管控体制之间的寻求着平衡,比如,基于用户体验考虑,限制没有互动的双好友之间不能互看朋友圈,N久时间内频繁搜索人加人则被限制搜索加人,即使别人加你,你也无法点接受。通过这种极端行为打压,保障基础用户的使用体验,却又是造成另一种极端用户的纵容,他们会注册更多的号、利用群的规则来创建更多的群来拉更多的用户,采用生态繁殖的方法,扩大用户,来去探索更多可能的丰富多样的变现可能。

过去靠产品拉用户,后来靠用户拉用户,现在靠围绕各个用户所能构造的用户的价值体系,分类整合用户,并吸引新用户。微信黑洞已然形成巨大的能量场



微信黑洞之实


微信的注意力入口的形成是微信黑洞的产生的必然

1 因为强大的技术支撑的提醒和通知,导致其他APP、应用随时任何节点上,都有被微信在任何时间、任何节点上打断使用流程拉走用户的风险,用户注册、用户在APP内的互动和交流都被随着时间迁移到了微信上。

2 其他APP即使你也做推送、提醒,强唤醒用户,也没有可能比微信唤醒的次数更多。什么样的APP的应用频率会超过IM嘞。随时都会有用户互动消息把用户拉到微信上。

3 其他APP做的再好---相对来说,业务做的精准,垂直细分到无可替代,基本上都离不开用户沟通和人流----流量来源,这又正好是微信的功能,而且是唯一的。IM的断位在通讯领域简直太无敌了,亦如搜索在信息传播上的断位。

如果你也做一个基于聊天对话的通讯级产品,超越微信的体验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了。当你的用户需要沟通的时候,他们都会互留微信号码。论坛、社交、N多产品的内容留言、简介、备注,都是微信号的足印。

4 微信黑洞还有一点是你的时间都在微信上,如果有个什么事情需要联系什么人,即使你的其他软件或者通道也可以,使用微信联系还是最顺手的选择。所以你的APP即使都有通讯功能,也无法在用户使用微信的时候,把他的沟通需求拉回到你的APP本身。

虽然社交APP里做消息系统是必须的,做了似乎有没有多大用。没有那就更不靠谱了,在这番纠结里,你可以选择差异化、可以选择垂直领域的精更细作,前提是你的基础用户体验不必微信差,且能做到后两者。

昨天在主持一个圆桌论坛的时候,也提到这个问题,这就是今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领域绕不过的黑洞。创业团队需要以自己的专长求生存某发展,不容易。

这一现实,已经显著地影响到了游戏、新媒体、社交等领域,哈斯的朋友们,你们认为移动互联网创新,如何应对微信黑洞的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